事实上,评论《中国合伙人》并非预想中那么简单。看电影前,我已经接到几个朋友的“投诉”,对其中的成功学———这个在中国最臭名昭著又最堂而皇之的一门学问———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也许是被打了预防针的缘故,我在观片过程中果然没有太受其“成功学”之伤。 陈可辛毕竟是个非常聪明的导演,这部电影的确有很严重的成功学病症,但它被相对巧妙地掩饰了。比如成校长为拯救孟晓骏受伤的心灵,买下了曾开掉他的实验室,并冠了他的名。孟会忍着眼泪骂一句“土鳖”。不过纵然导演用“土鳖”这种自嘲来涂脂抹粉,你仍然知道电影是期望你跟着孟先生一同为他所得到的“尊重”而感动的。片中,“尊重”被抬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位———它,似乎不是“成功”———才是这个电影膜拜的神。不过它们长得就像双胞胎,所以也就难怪在中国的机场书店常感到高度不适的人会不喜欢这个电影了。 让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够心领神会的是,本片有两个情节漫画似的描绘了群氓的蠢像。一个是在大学课堂里,老师乏味地讲述着在美国有种族歧视的严重问题,孟晓骏当众驳斥,结果被围殴;一个是后半段,因为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事件,成校长同样受到性质相似的暴力,他大声疾呼,应该“去向那个打你的人学习,直到你变得比他更强”。但问题就在于此了,孟晓骏驳斥的老师所说的事,在接下来的情节都一一得到证实,他一再面对自己受到的轻视,这也是他之所以竭力推动新希望学校在美国上市的原因;而成校长的大声疾呼提示了这个电影给出的如何得到尊重的路径,就是“比他更强”。电影兜了一个大圈,让合伙人在精神上与其一开始蔑视的群氓又会合在了一起。 尊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获得尊重呢?电影给出的答案是更强,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存在。我不知道导演在拍电影之前是否做了很多功课,对片尾出现的那些中国先生们做了深入的访谈? 中国合伙人们在结尾时有一段面对美国人的演讲,显然他希望我们接受到的是他后面所说到的信息,就是获得尊重的原因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英语教育市场”,但我想获得尊重的前提恐怕应该是合伙人们终于承认了自己是小偷。可惜,尽管他们承认了,我们在电影里却完全看不到他们对违反文明世界常规的不安,只看到他们坐拥全球最大市场的膨胀的自信。 我很惊讶陈可辛导演在本片中展现出的这个拜金教的没有反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些本该有的人性柔软的部分也显得那样干涩。三个主人公在青春时期企图追求的爱情无一例外地在后来被他们的现实追求驱逐,以至于我到后来不再相信这三位主人公是有性别的物种,女性角色在他们的眼前实质性地失踪了,尽管她们明明白白地出现在大银幕上,可是中国先生们对她们视而不见。是的,王阳结婚了,可电影暗示他结婚的原因是因为妻子做的菜还不错,是现实选择。所以在结婚当天,他选择了跟他的经济伙伴们醉在一起。别误会,我说他们不爱女人,并不意味着这里有影评人喜欢揭示的基情。他们也并没有爱上男人,他们只是一群深陷在获得尊重的焦虑里的可怜人,他们忘记了爱,即使友情,也不得不与成功捆绑在一起。 说起来,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来自于黄晓明的表演。在王阳的婚宴后,朋友们掉头而去,黄晓明扮演的成校长背过身去哭起来,哭得像个没出息的“软壳乌龟”(片中对土鳖这个词的解释),甚至有点儿娘。这是电影里唯一展现主人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失落的场景,然后,不再重现。连导演也没有意识到,只有那个失落的“土鳖”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