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久久电影吧—中国最有特色的影评网!易记网址:jjdyb.cn,jjdyb.com移动版

主页 > 观影感悟 > 日韩电影评论 >

《太极旗飘扬》—— 平民视觉下的一场战争闹剧

太极旗飘扬海报
《太极旗飘扬》海报

这是一出韩国拍的关于他们内战的故事。

  除了反抗暴政外,争夺权位的内战都是暧昧的,为的只是城堡上空飘扬的旗帜的颜色,在这个时候,强权就是真理。朝鲜战争可以说是属于后者。
  
  可以说这是一场闹剧,本来是两兄弟争家产,打的不可开交,后来处于弱势的一方叫来了援兵,把局势搅浑,另一方也不甘示弱,同样发出求援信号,最终事情演变成幕后支持者的较量,但双方谁也难以战胜谁,在取得力的平衡点后,战争结束。
  
  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韩国人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一场战争?《太极旗飘扬》给了我们一个侧面。
  
  《太极旗飘扬》的故事并不复杂,讲一对兄弟的故事。战争开始后,他们在投奔舅舅的路上被拉进了战场,哥哥为了能拿到最高级别的武功勋章好让弟弟能退伍,不顾一切,哪儿危险去哪儿,也罔顾别人性命,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弟弟反对哥哥的做法,与哥哥渐成陌路。打仗途中,他们回到了汉城,恰巧此时哥哥的未婚妻被当成共党要被人枪毙,两兄弟奋力也没能将其救出,反而被抓。后来,关押弟弟的地方被放火烧毁,哥哥以为他被火烧死,遂投奔了北朝鲜。哪知弟弟侥幸逃出,在得知哥哥的背叛后,思量再三,决定只身前往前线,要求见他。哥哥没见到,攻击却开始了,两兄弟在战场上兵刃相见,最终两人相认并和解,哥哥为了弟弟能安全逃离,用机枪狂扫自己人。弟弟平安回去了,一直打听哥哥的消息,最后韩国军部的电话提供了线索。影片开始时,正是军部找到哥哥遗骸的时候。
  
  影片开头和结尾的设置使故事完整,却也暗含了现在政治态度的淡化,血浓于水,南北韩始终是一家,这是不同旗帜掩盖不了的事实。最好能和平统一,不要再打仗,当然北朝鲜归顺南韩最好,让太极旗插遍朝鲜半岛——也许多数韩国人都会这样想,正如影片片名所示。

  影片很多地方都表露了这种心态,从它的选题和它叙述的角度,都明显淡化了当时发动战争的目的、意义,它从百姓的眼睛出发,重新看待这场战争。所有都围绕着百姓关心的东西展开,譬如食物,亲人等等。正如弟弟知道哥哥叛变后,他要求上战场,连队长拒绝了他的请求,反问弟弟:你是为了军队还是为了你哥哥?弟弟用实际行动回到了这个问题,为了哥哥。从这一个方面来说,影片是成功的。
  
  此外,这部片子继承了韩国电影常有的习惯:以情动人。但,这情在片中有点泛滥,为了煽情,可以非理性。片中的哥哥就是一个例子,他叛变后,变成了野兽,杀人狂,理由是战争夺去了他的未婚妻和弟弟,他原本应有的幸福生活。电影较少交待哥哥的意见,只见他的行动,通常哥哥只能是沉默的抗着一切,也许这一片空白本意是留人以想象的空间,只可惜度没把握好,影片中常常是弟弟在那叫嚷,哥哥面无表情。如最后两兄弟互相打斗时,无论弟弟怎么说,哥哥都要置弟弟于死地,一而再,再而三,两人打来打去,弟弟拼命叫,哥哥狠命打,几经折腾才抱头相认,表现战争的残酷责无旁贷,挑逗观众的眼泪也无可厚非,只是别忘了,哥哥也是人,也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表明立场。其次是战争场面乏善可陈,大量的近景,虽渲染了气氛,但用多了就滥,觉得创意不足,看的有点乏味。可剥离了满溢的情感和战争场面后,这出戏还是有它的特点,值得一看。
  
  在这里我想扯出一个古老的问题,为什么要拍战争片?为了反思、警醒、娱乐、消遣……?这些战争片拍来给谁看?花费巨资,到底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和很多说法,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我的那个不是奢望战争片能杜绝战争,而是希望能起到一点点抑制战争的作用,一点点就好。从哪里可以看出作用?也许就是从电影表现出来的对战争的态度。
  
  《太极旗飘扬》瓦解了战争的严肃性,还原了这场闹剧的本色。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军人,他们所在的队伍也不是正规军,而是一群被临时拉上战场的小百姓,他们在战争开始前,为自己的生活蝇营狗苟,对于意识形态、党派等东西不感兴趣,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他们在有限的可供选择的自由中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对于战争,一开始只想到逃生,无奈被卷进去后,只能认命,扛上枪上战场,上战场后,一开始也是求自保,并非卖命,可惜战场上不是杀人就是被杀,悲剧就是这样造成的。
  
  影片一开始,是哥哥和弟弟的幸福生活。弟弟读书用功,是全家的希望,妈妈和未婚妻经营的面点生意很好,哥哥的理想是开鞋店,他和未婚妻还打算秋天完婚。可惜,此时战争爆发了。一家子人打算去舅舅家避难。未婚妻表现了对家的恋恋不舍,“院子里还有几缸腌泡菜,后山也还有我种的马铃薯”……生活的外面表象就是这些杂碎东西。战争把这些都毁了。生活变得一团糟,到处都是背井离乡的逃难的人。更糟的是弟弟被硬拉去当兵,哥哥想拦截,也一同被送往战场。在哥哥的请求下,两兄弟被编在了一起。他们一被拉上开往前线的火车,高调的爱国旋律就成为背景,他们想要保护的不是大家,而是小家,没有家哪有国?队友高荣万对他们两兄弟同时上战场表示惊讶,“你们都死的话谁来传宗接代,国家来吗?这些混蛋,没心没肺的臭家伙。”
  
  没见识战争残酷时,他们关心的东西很实际,“吃饭居然连个汤也没有”,这话落地不久,便炮火纷飞,才深深意识到有这顿未必有下顿。哥哥急于将弟弟送走,便打起了武功勋章的主意。从此他走了一条和弟弟截然不同的“英勇”之路。在不是饿死就是被炸死的环境下,会有人说起“投共也比饿死好”、“投降也比我们现在这样好”、“这场战争谁赢了又干我们屁事”、“我是不懂什么思想和意识形态,但有重要到让兄弟间炮火相对吗”、“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是为了救国家,现在这算什么”这样的话,这些话,是对这场战争最好的反问,也表明了影片想公正看待内战的立场,同时也表现了追求和平的意愿。
  
  此外,影片也多处涉及到了北朝鲜的军人,他们是不是就所向无敌,丧心病狂的杀人机器呢?不是的。他们也是人,也会哀求饶命,懦弱与坚强并存。他们中间也有不知道为什么就被拉上战场的,曾经他们和韩军的战士是邻居,彼此相识,友好相处,但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第三个选择。没有恶意丑化对方,是我欣赏这部影片的又一个地方。
  
  美国参战后,韩军一片雀跃,以为胜利不远了,回家也指日可待。军中排开了宴席,犒劳大家。在这短暂的平静中,哥哥被塑造成了一个英雄人物,升为中士。平静没持续多久,战争仍在继续,哥哥的行为越加暴戾,为了不让降兵成为包袱,要统统射杀,包括有自己以前经常照顾的邻居,弟弟为了这个邻居,和哥哥正面起冲突。接下来,两兄弟日渐反目。
  
  战争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胜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哥哥此时也获颁勋章,一切看去都快结束了。但中共的援军到了,这是一支令人敬畏的军队,没有先进的武器设备,可全都有着不怕死的精神。
  形势改变了。三八线附近地区,军队和难民都仓皇撤退。
  
  讽刺的是,兄弟俩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却没让他们平静。“为了食物什么都肯做”的未婚妻为了一袋大麦,在内战开始前加入了共产党,虽然她连党的名字都没记住,最后在战争中还是被当作共匪枪毙了。她在辩白时说:“难道要我们饿死吗?有配给粮食的话当然要去拿,政府给过我们什么?我们又做错了什么?”一切辩白在当时都是废话。两兄弟眼看着她被枪毙,此情此景,是何等心酸?
  
  由于未婚妻的缘故,两兄弟被抓,哥哥拿出武功勋章,想要放了弟弟,却被拒绝。后来还误以为弟弟被火烧死,遂愤而叛离韩军。
  
  弟弟侥幸逃了出来,进了医院。在医院时听到了哥哥的消息,知道了他的叛变,也拿到了退回军中的哥哥的家书。信中的哥哥仍然有着战前的温情脉脉,而不是战后的冷漠无情,在信中,他想到母亲和未婚妻,要母亲多保重,退伍后他仍将照顾大家的生活。
  
  弟弟决定去前线唤醒哥哥,带哥哥回家,尽管弟弟还有一星期就可以退伍。
  
  故事发展到这里,离结局不远,战事的延续,无非是用人命换取地皮,在休战前再往前推进一点。也是这个时候,片中大肆的渲染感情。两兄弟在战场上对立,各自代表南韩和北朝鲜,互相扭打……这一段的叙述非常煽情,大量的面部特写,想给人以震撼,哥哥的疯狂和弟弟的执著形成鲜明对比,也许导演想说明点什么?可惜太过了,没有合情合理地渲染,只围绕着一个“疯”字,动人有余,悲怆不足。
  
  最后弟弟在哥哥的坚持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哥哥,哥哥为了让弟弟能走得更远,更安全,调转枪口朝北朝鲜开枪直至生命用尽。弟弟回家后,花了五十年的时间来寻找已经去世的哥哥。影片结束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哥哥,是韩国军部找到的,他们误以为是弟弟的尸骸。
  
  哥哥的身份复杂,曾是韩军的英雄,又是北朝鲜的大队长,最终遗骸被韩军发掘出来,等等他的也许是太极旗盖棺吧。无论是什么旗帜,都改不了他是韩国人的事实。
  
  哥哥和弟弟最终是和解了,对立的南韩和北朝鲜是否能像他们一样和解,早日和平统一?
  
  现在没有确切的答案,影片只是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结尾处,借别人的内战说说自家的,中台几时才能统一?
  
  和平是难得的,如非必要,万莫挑起战争。
  
  
  
  
  PS:
  简短回顾一下这场战争吧。上世纪50年代,北朝鲜出兵攻打南韩,南韩不敌,后美国加入,美国一参与,事情就变得复杂,不久,中国派出了志愿军,因而,原本简单的内战,变成了意识形态的角力,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停火,两国共存。停火协议背后,盖着百万条生命,这个代价是惨痛的。中美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admin)